主页 > 新闻动态 > 专题报道 >
新闻

杨春光:黄昏里挂起一盏灯

2019-08-12 11:21|来源:未知|作者:administrator|



 ◎ 杨春光(万卷出版公司策划编辑)

在互联网时代选择以书业谋生更像是一种苦修,绞尽脑汁的策划、繁杂的环节和跨行业协作,最后换来的是微薄的收入,清贫得行将就木,如今谁还在这行里摸爬滚打似乎就是和自己过不去。可倔强的传统已在这个行业里延续了千年,那血脉正是一代代读书人站在书架边的渴望,是一代代出版人埋首书稿时的理想,是我在上海书展七天时间看到的希望。

作为一个北方人,在8月来到上海是需要极大勇气的。然而当我第一次面对展馆外长长的等候人流,这瞬间冲淡了我对天气的恐惧,转而变成了对上海人民的钦佩,他们真的太爱看书了!

这个城市与书籍如此般配,精致,独立,西方的热情下是骨子里东方的疏离感。“我们在人群中独处,体验着孤独。”这原本是咖啡馆刚在欧洲兴起时的广告语,不知何时被书业抢了过来,一直没有归还,如今用它来形容上海书展,应算是实至名归。口说无凭,愿用如下事例加以佐证。

本社在上海书展期间展出了《山西大同万人坑挖掘纪事》,因是2016年出版的书,所剩无多,只带了一本。书中通过一副副白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在山西大同犯下的滔天罪行,读之无不落泪,但也因图像直白,很多人翻开几页就匆匆合上了。我清楚地记得,一个清瘦穿黑色T恤的小伙子,从晚上7点就捧起了这本书。起初,我认为他也仅是出于好奇,过不了多久就会放下,然而十分钟过后他走过来,问我有没有坐的地方,我惊讶,给他找了个座位,开始静静观察他。

小伙子几乎一动不动,只有翻页的时用小臂轻微带动手腕旋转,我甚至开始担心他瘦弱的双臂能否承受图文书的重量,8:50,闭馆的音乐响起,小伙子抬起头问我,在哪交款?我心想,你都翻到版权页了,还买它干吗?当然我没说。看着他交款的背影,突然心头被击中般顿悟,或许这就是书业必须存在下去的原因,这就是书展必须办下去的原因,我们不知道自己编的书会在何种场合与何人相遇,但他们总会遇见,再传下去!

传承,在另一种情况下会体现在两代人之间。书展期间我看到了太多的父亲带着孩子,母亲带着孩子,一本本地讲解,一本本地购买。我不敢说因为这些,这个行业就有前途了,但我敢说因为这些,这个行业不会消逝。

书籍不会消失,它只会慢慢变得更像书,更能让人在寒夜感受温暖或孤独,而一个出版人似乎越来越像教堂的守门人,或者是一个在寒夜里点灯的人,搁笔至此,脑中想起一首诗:“是谁传下这行业,黄昏里挂起一盏灯。”



  • 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