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> 新闻动态 > 出版社(参展单位)推荐与交流 >
新闻

好书大赏 | 2024上海书展上的复旦社

2024-08-12 18:56|来源:未知|作者:小雯|

旦复旦兮又一载,2024上海书展暨“书香中国”上海周,将于8月14日至20日启幕。

复旦大学出版社亦怀满腔热忱,筹备了一系列佳著上展,诚邀诸君共赴雅集。期待借书展作桥梁,连接作者与读者,传递文化薪火。

于书展序幕拉开之际,小复特精选了这份书单,它们或承载着千年的智慧,或映照着时代的新声。每一本书,都是我们对知识传承的尊重,对文化创新的追求。从古籍经典到现代思想,从诗词歌赋到科学探索,我们相信,总有一本能触动您的心弦,启迪您的思考。
 

《中华汉英大词典(上)》 

《中华汉英大词典(中)》

国家出版基金项目

2013-2025年国家辞书编纂出版规划项目

 

《中华汉英大词典》以“有保留的描写主义”为编纂方针,采取兼收并蓄的收词原则,收录常用词、文言词、新词、百科类词、方言、成语、俗语、谚语等,同时还注意收录港澳台地区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华语词汇,注重体现中国深厚人文背景知识的词或词组的选收。义项分析精当全面,例证博征广引,译文简明贴切,等值之余注意文化漾溢。考虑到外国人学用汉语的需要,在义训、音训之余,兼顾形训,核心汉字提供字源信息,成语、典故、俗语等文化负载词,提供构词理据或文化背景信息。‘’
 

南怀瑾系列

南怀瑾带领国人重读中国古代儒、释、道各种典籍,体现了强烈的人文主义思想。南怀瑾的著作让原本艰深难懂的传统文化典籍走进大众,复归中华,南怀瑾古为今用“讲国学”的方式,亦成为传统文化传播的新途径。

南怀瑾的国学著作把深奥的古籍通俗化,并将里面处事做人的道理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。南怀瑾以独到见解阐释传统文化经典,结合其丰富的生活阅历与深厚的文化根基,由古及今,对现实进行思考。

至2024年8月,复旦社共出版南怀瑾著作五十余种,汇集成南怀瑾著述全编、南怀瑾选集(典藏版)、南怀瑾著作出版三十周年纪念珍藏版、平装单行本、精装单行本等几大系列。南怀瑾著作已成为中国出版界大众国学的新经典,是广大读者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最佳入门读物。
 

《中国移民史》

国家“十三五”规划重点图书

国家出版基金项目

上海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出版工程项目

 

 

本书研究自先秦时代至20世纪末发生在中国境内的移民历史,对各个时段主要的移民运动,一般都说明其起因、迁移对象、迁移时间、迁入地、迁出地、迁移路线及方向、定居过程和产生的影响,并尽可能作定量分析,总结其规律。

在掌握传世与出土历史文献的基础上,本书充分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,力求最大可能地反映历史真实。全书共分七卷:第一卷为全书导论和大事年表,第二卷至第七卷分别为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、隋唐五代时期、辽宋金元时期、明时期、清时期和清末至20世纪末的断代论述,均列有大量统计表格和地图。各卷按统一的体例撰写,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,其考证过程和编写结构因不同时期的移民情况而有各自的侧重点。
 

《〈大公报〉全史(1902—1949)》

“十四五”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

国家出版基金项目

 

 

本书由“报史”“年表”和“报人”三卷构成。“报史”卷以“大公”精神为内在逻辑撰写而成。1902年至1949年的《大公报》史可分为三个时期,即英记时期、王记时期和新记时期。各个时期的报史由于主持者对“大公”精神贯彻的程度差别而呈现不同的面貌:英敛之首倡“大公”,为其之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;《大公报》转手王郅隆,在胡政之主持下,报纸进入现代发展轨道;转手王景杭后,“大公”精神缺失,最终导致报馆倒闭;新记续刊,重扬“大公”旗帜,使《大公报》发展到新的高度。“年表”卷是以日记、报纸资料、人物传记、相关回忆文章与研究论著为根据所编撰的大事记,分为英记年表、王记年表和新记年表。“报人”卷则为“《大公报》人”立传,共收入56人,分“三世创业者”“新记‘少帅’”“采编精英”和“经营里手”四个层面。

三卷内容相辅相成,“报史”卷本着“论从史出”的治史原则,更新了以往《大公报》史研究的诸多观点;“年表”卷为撰史准备了翔实的史料;“报人”卷则作为“报史”卷的补充,其内容更为生动、丰满。
 

《王安石全集(修订增补版)》
 

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

第十五届上海图书奖(2015.11~2017.10)一等奖

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(人文社会科学)著作论文奖一等奖 

 

 

复旦大学出版社于 2016 年出版了由王水照教授主编的《王安石全集》,这是王安石存留作品的首次汇集整理,出版以来,受到了学术界和大众的广泛关注。此次修订增补版补入其早年学术著作《杂说》及数篇传记资料。

 

近代名人尺牍汇刊

上海图书馆所藏尺牍,数量有十三万通之夥,尤其是经过初步汇集的某一人物的个人手札,或某一人物的师友来往书札,更是指不胜屈,但长期以来,深藏馆库,不为人所知,更谈不上利用,经与上海图书馆反复磋商论证,并经过专家学者与相关专业人士的调研甄别,优选其中十种,列入《近代名人尺牍汇刊》初辑。

此十家尺牍,既有作为朝廷枢臣的高官、封疆大吏的重要幕僚,也有素享声名的学界巨子、社会名流,故其往来信札,多及重大史事、军政内幕、学术风尚,乃至轶闻掌故等,且多可补其他史料之缺。如瞿鸿禨亲友书札,分装二十三册,尺牍往还者即有王闿运、李慈铭、张之洞、张佩纶、郭嵩焘、谭钟麟、王先谦、汪康年、端方、陈三立、沈曾植、俞樾、孙诒让、李文田、吴士鉴、陆心源、缪荃孙、费念慈、黄遵宪、叶昌炽等人。瞿本人是名宦巨卿,历史上的重要人物,其对时政与设施的见解,往往见于尺牍,其他人事升沉与军政秘闻,均关系重大,极为当今治史者所重。

 

《复旦大学图书馆藏古籍稿抄珍本》(第一辑、第二辑)

国家出版基金项目

 

 

复旦大学图书馆收藏古籍达 40 万册、3.5 万种,其中善本约 4 万册、8000 种。所藏古籍中,除个别被大型古籍丛书著录或推出单行本(如《嘉业堂藏书志》1997 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)外,目前已见整理出版的有《复旦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》(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0 年版)。除此之外,其丰富的馆藏尚未系统地整理出版。本项目精选复旦大学图书馆所藏珍稀稿本、抄本 111种共计 36000余页,分为两辑予以影印出版。本书为第一辑,共收入 58 种,按照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予以编排影印出版,每种前附有解题,概述其尺寸、卷册数、作者、版本状况、主要内容及学术价值等。相信这批珍稀稿抄本的出版对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会大有裨益。

  • 分享到: